2020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2020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巨大的电磁铁能吸起成吨的钢铁?(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为什么实验室中的小磁铁只能吸起几枚铁钉,磁场对磁性物质或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的强弱该如何描述呢?进而引出课题《磁感应强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在研究电场的时候,通过研究电场中检验电荷的受力情况确定了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为电场强度,在研究磁场时,是否可以通过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从而确定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呢?
小组讨论:通电导线的受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应该如何设计呢?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五分钟的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对于存在导线长度、电流大小等多个变量的情况,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实验器材,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如下:
(1)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在桌上,可认为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2)导线与外电路连接,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先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通过摆动角度大小比较导线受力的大小,记录数据;
(3)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通电的长度,记录数据。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根据对学生的提问及实验现象,总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它受力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即与I和L的乘积IL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ILB,其中B是比例系数。
2.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提出问题:结合电场强度的定义思考,比例系数B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讲解:B与导线的长度和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在不同的磁场中,B的值是不同的。B即为表征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磁感应强度,在导线与磁场垂直的情况下:
环节三:巩固提升
为什么巨大的电磁铁能吸起成吨的钢铁,而实验室中的小磁铁只能吸起几枚铁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结合旧知,思考当导线与磁场不垂直时,磁感应强度B该如何计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区别一下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参考答案】
电场强度:表示电场的强弱,用E表示,单位是N/C,1V/m=1N/C。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用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符号是T。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
2.本节课你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参考答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秉持着这一原则和理念,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在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的实验步骤得出上,我会让学生结合电场强度的探究过程,以物理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同时,我还多次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物理《功率与速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功率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作业:思考功率、力、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查阅资料在汽车问题中,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功率是标量还是矢量?
【参考答案】
功率是标量,因为功W是标量,时间t是标量,两个标量相除商还是标量;或者力F是矢量,速度v也是矢量,两个矢量乘积是标量。所以功率是标量。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结合功率与速度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推导过程中速度v是平均速度,得到推导出的功率表示的是平均功率,其次我会继续追问学生瞬时功率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功率的定义式以及瞬时速度来思考,最后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我会补充讲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我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我的提示和最后的总结补充可以理解瞬时功率与平均功率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速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课堂设计。
【参考答案】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的积极性。
新课讲授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概念、深化概念和巩固提高几个步骤,建立概念的时候主要通过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的一个现象,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时间相同比较位移,位移相同比较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进而给出速度的概念。深化概念: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小结作业旨在激发学生的一个思维并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