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小学社会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2020下小学社会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社会《好友大搜索》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上课前老师先做自我介绍,然后播放该歌曲并引导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好朋友?想不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呢?进而引入新课《好友大搜索》。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谁认识的朋友多
过渡: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同学了,来到学校也有一周的时间了,这一周里你认识我们班上哪些同学呢?你能叫出同伴同学的名字吗?
游戏环节——“谁认识的朋友多”。规则:一个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名字,被叫到的同学再说出下一个同学的名字,以此类推……
提问:刚刚同学们都表现非常棒,叫出了许多同学的名字,看来大家已经慢慢交了很多朋友。那小朋友你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
同学:学习好、经常被老师表扬、有共同的爱好……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从大家的回答老师看到原来每个同学交朋友的标准不一样呢,有学习成绩好的、有爱干净整洁的、有经常被老师表扬的、还有爱好相同的等等,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2.好友大搜索
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到有小朋友说喜欢和爱好同学交朋友,那小朋友你们有哪些情趣爱好呢?
学生回答:唱歌、画画、跳舞……现在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去找到和你兴趣爱好相同的小朋友吧!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非常棒,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了,大家在队伍里又可以认识新的朋友了,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要记得讲文明懂礼貌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名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把制作好的名片赠送给刚刚交往的新朋友。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交朋友,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份友谊,并且勇敢的去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自己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情感与态度】
体验集体生活中的快乐,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行为与习惯】
遵守交往及游戏规则,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际交往中的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朋友。
2.谈一谈当学生在认识新朋友的过程中表现比较羞怯,老师该如何引导?
【参考答案】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一群新的同学,有陌生感和羞怯感是正常的,在课堂上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首先在打入的时候以下朋友都熟悉的《找朋友》歌曲导入,并引导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来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其次本节课以兴趣作为沟通的桥梁,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来认识新朋友,这样一来有了共同的话题,逐渐减少陌生的感觉;最后通过赠送自己制作的卡片进一步消除小朋友们之间的羞怯感,我通过一步步引导从而学生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
小学社会《安全通行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师生谈话,生活实例导入。
请学生谈谈:你身边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追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找到一张安全通行证助我们安全成长呢?顺势导出课题《安全通行证》。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认识身边的安全隐患
活动一:安全隐患我来说
教师展示四组案例情境,请学生找出图中有哪些安全隐患?
图一:青少年在家没有正确使用电器。——家庭安全
图二:青少年课间在楼梯打闹。——校园安全
图三:青少年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交通安全
图四:青少年在布满高压电线塔的山上放风筝。——户外安全
学生回答后,请学生以口头叙述、新闻剪贴、纸笔记录、漫画等不同形式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在家里、学校里、马路上、户外时都应该注意安全。比如使用电器时不能用湿手拔插插头;在上下楼梯时,不追逐打闹;骑自行车时走非机动车道;在户外放风筝时,找空旷没有危险的地方。
2.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活动二:安全知识抢答赛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进行安全知识抢答。
(安全知识涵盖了:出行安全、电器使用、燃气抢险、电梯求生等方面。)
知识抢答结束后,教师总结: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就能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这就是我们的安全通行证,能够帮助大家健康、安全地成长。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三则案例:
1.湖南发生校园踩踏事件8人死亡。
2.无为县“看门狗”突然发狂,冲进校园咬伤孩子。
3.闽南师范大学公寓起火,系电流井短路。
提问: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有怎样的安全隐患?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开这些安全隐患?
最后师生明确:我们应当增强安全意识,能用已学的安全常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身边的安全隐患有很多,要增强安全意识,用所学的安全常识保护自己。
作业:课后搜集一些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事例,下节课我们来探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小学生要学习安全知识?
【参考答案】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而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小学生可能还意识不到。另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现象,比如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小学生很有必要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提高预防各种危险的警惕性。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机智、勇敢地去应对。
2.说一说本节课你是如何导入的,为什么这么导入?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运用生活实例导入,具体操作如下:
我会请学生谈谈:你身边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我总结并追问:那我们应该如何找到一张安全通行证助我们安全成长呢?顺势导出课题《安全通行证》。
理由: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能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抓住安全隐患的主题,由此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有利于进行新课程的学习。
小学社会《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展示案例,导入新课。
小刚同学双十一期间网购了一双运动鞋,收到鞋后发现鞋子是残次品,多次和客服沟通,店家总是推诿,不予解决。
提问:小刚很是苦恼,是就这样算了还是想办法解决呢?他应该怎么办?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导入今天的新课《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未成年人的权利
活动一: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提问: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哪些权利?通过课下的积累和书上的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活动二:未成年人的特别权利和保护
教师多媒体展示关于未成年人权利的现象和法律图片:
图一: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图二: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图三:15周岁的蒋某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图四: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杨某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法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思考:你认为这些情形会运用到哪部法律?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
学生进行回答竞赛,教师总结: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如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2.维护权利的方法
活动三:维护权利小能手
教师出示案例:
情景一:小浩发现自己的手机扣费中,多了一项自己没有办理的业务。
情景二: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8分钟时间,讨论:这些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他们应该怎样做?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同时,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
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表演导入环节的情景剧“小刚维权”。
最后师生明确: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呼吁合理利用法律,树立法律意识。
作业:思考作为未成年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下节课进行分享和探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未成年人都有哪些权利?
【参考答案】
(1)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2)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的权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说一说本节课你是如何巩固的?为什么这么巩固?
【参考答案】
学生表演情景剧“小刚维权”:
小刚双十一期间网购了一个乐器,收到后发现乐器有损伤,多次和客服沟通,店家总是推诿,不予解决。之后,小刚在网上污蔑店家卖的是假货等。
最后师生明确: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理由:采用导入时的案例再次进行巩固,通过同一个案例给学生深刻系统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维权很重要,合法合理的维权方式才可取。同时采用情景剧的形式展开,有利于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树立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