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网络 2021-01-22 17:22:28
公告解读
教资&考编资料 备考图书推荐
教师资格试题

2020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地理《气温的分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1月份从海南一路向北到黑龙江旅游》视频,提问学生:同样的季节,人们的穿着自南向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师活动】世界各地冷热不均,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异。我们通常用等温线分布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是指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等温线图如何判读?呈现《等温线模式》图。请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讨论:

(1)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与气温差有什么关系?

(2)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3)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什么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学生活动】在同一个等温线分布图中,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反之则大。当等温线呈现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为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如果等温线沿着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在南北方向上存在气温差。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气温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两个播报组,并且为水平分布播报组提供《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垂直分布播报组提供《科普中国气温垂直分布讲解》视频,请两组10分钟探讨气温的分布规律,探讨结束后请小组内的播报员播报气温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

水平分布: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1月份南半球气温高于北半球,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份北半球气温高于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垂直分布:一般来说,山地与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教师总结】从水平方向看: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且1月份南半球气温高于北半球,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份相反。从垂直方向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解决课前疑问:同样的季节,人们的穿着自南向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由于气温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所以出现了同样的季节人们的穿着不同的情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反射率,地形类型,植被覆盖)、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调节、洋流、以及天气状况等。例如:地形类型,盆地地形,由于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就高。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就低。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可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这样就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以发散性思维为先导。中国有句古话叫“敢想敢做。”可见,“想”也就是思维,于人于事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先导。首先要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有些学生爱提钻牛角类的问题,甚至是课文以外的怪问题。对这类现象教师应联系实际,做好合理的答复,不要训斥、应付、搪塞或轻易否定。其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想象并不是幻想,而是依据客观实事,借助科学的力量去实现某种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讨论和分析的机会,使他们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继续设疑:神秘的极地地区有着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到这两个地方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位置范围

【教师活动】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两地的位置范围。

【学生活动】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洋;北极地区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以北冰洋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北极圈穿过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

【教师总结】两极地区所处位置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2.气候

【教师活动】播放《极地地区》纪录片,并提问: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南极:高大连绵的冰川;北极:冰雪覆盖的大洋。

【教师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讨论南北极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3.资源

【教师活动】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读《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图、《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图,说一说南北极的资源分别有什么。

【学生活动】北极的主要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典型生物是北极熊。南极的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煤铁资源丰富,典型生物是企鹅。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请学生分别扮演极地地区的科考讲解员,向全班介绍极地地区。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讲解介绍,教师适时点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极地地区的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什么人民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南极会比北极冷?

【参考答案】

(1)受到了海洋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南极附近都是陆地,受海洋影响小;而北极周围海洋多,温度差小,因此温度高一点。

(2)受到了洋流的影响:南极附近是西风漂流,是寒流,因此会使南极附近冷空气增加,温度变低;北极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带来暖空气,会使温度变高。

(3)海拔影响:南极海拔比北极海拔高,因此温度更低。

(4)人类影响:北极附近人类活动频繁,有很多国家;南极附近无人居住。

2.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参考答案】

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

其次,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丰富的资源课利用,例如:地理视频、地理景观、地理现象、地理故事等。这些资源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地理的好奇心。

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上课时教师满堂灌的做法,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

初中地理《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中国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湖泊分布并提问:我国的湖泊众多,但是分布却不均匀,这是为什么呢?顺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知识回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知识。

【学生活动】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夏秋多,东春少。夏秋季节,降水集中,河水暴涨,大量流入海洋,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流水位下降,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旱灾。此外,不同年份的降水总量变化也较大。兴修水库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图、《中国降水量》图,并提问: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教师活动】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南方水资源约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水资源仅占全国的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并提问: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生活动】季风气候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受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教师总结】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受季风影响强弱(南方强,越往北越弱)、时间的不同,呈现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读图3-3-5《中国跨流域调水线路示意图》,说说我国是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在生活中我们对水资源应该抱以怎样态度呢?

【学生活动】跨流域调水。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回答湖泊分布的原因,顺势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我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对策,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南水北调三条线的调水情况。

【参考答案】

(1)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多个大中城市,例如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东线有京杭大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修建较快,靠近长江口抽水有保证,但是需要梯级抽水,费用较高。

(2)中线。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但是线路较长,新挖渠道工程较大。

(3)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水质好且距离短,但是地形复杂,穿越山区多,工程量过大,沿途地区生态脆弱。

2.谈谈你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传统的节水观念的认识。

【参考答案】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是,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其中包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水危机的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刻节水的局面。

 

节水型社会是全民资源价值观念普遍确立,节水活动普遍参与的社会。节水是全民的事,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次社会观念的革命,只有社会的普遍参与才能形成。

欢迎关注长沙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频道,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更多问题可联系在线人工咨询→点这里咨询

你感兴趣的都在这里!

↓↓↓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微信公众号(csjsks)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考试公众号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备考公开课
各考试活动课程
下载中公教育APP查看更多信息
备考公开课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辅导
备考公开课
湖南教师考试辅导资料
湖南教师考试题库练习
-->
咨询 微信 电话 下载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