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来源于网络】
初中思想品德《发掘生命的力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枯树长出新芽”和“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请学生思考:人的生命有这种力量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都蕴含着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那我们应该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呢?从而导入新课《发掘生命的力量》。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发掘自身力量
活动一:小组讨论法--自我诊断
教师展示“自我诊断表”,给学生8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请学生分享填表后的感受:找到战胜挫折的积极做法后,对自己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挫折,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而应该主动发现、发掘生命的力量。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找到应对的积极做法,从而发掘出自身的生命力量,从而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学会借助外力
活动二:辩论赛--外力促使我成长
教师设置辩论的题目:发掘自身力量的过程中,是否意味着排斥外力。正方观点:发掘自身力量的过程中意味着排斥外力,反方观点:发掘自身力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排斥外力。请同学们展开辩论。
教师总结:当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勇于求助他人。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超新星全运会》视频片段,请学生欣赏并思考:年轻明星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
师生共同明确: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了杨超越、陈小纭、于小彤等年轻男孩女孩跨界练习体育竞技项目,向专业教练寻求帮助,也认真听取队友的建议,自身还能克服伤病带来的影响,坚持训练和比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面对挫折时,我们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力量,也要借助外力,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坚强的意志。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培养坚强意志。
课后作业:搜集历史上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整理自己的收获,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对发掘生命的力量的理解?
【参考答案】
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如同光秃秃的树干会长出新芽,断尾的壁虎会长出新的尾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2.说一说本节课的学生讨论是如何组织开展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在讲解教学难点时组织了小组讨论,具体操作如下:
我会结合第一个知识点,给学生抛出问题:发掘自身力量的过程中,是否意味着排斥外力?如何把握自身和外力的关系?
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期间,我会进行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回答,我再进行总结:当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勇于求助他人。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是题本的基本要求之一,而针对教学重点开展分组讨论,也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这一知识点,正确把握自身与外力的关系,学会应对挫折、克服困难。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明晰观点,指导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播放时政新闻。
2020年2月20日,中央指导组赴湖北指导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指出:约谈武汉市、区有关负责人,目的就是释放失职失责必须追究的强烈信号,以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提问: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教师引导学生: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宪法规定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活动一:宪法大讲堂
请同学们讲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
同学们讲述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讲述的沈阳市民臧立君获得的15张选民证的故事、传销组织非法拘禁受骗人员、杨阿姨从信仰伊斯兰教转到信佛教的事例等,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平等权、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2.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活动二:情境模拟
呈现视频:鲲鹏战“役”。2020年2月2日,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运送1400名军队医护人员承担武汉火神山新冠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求治任务。2月13日国产运-20首次执行大型非战争军事任务,11架军用运输机增援武汉,同时增派2600名军队医护人员承担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救治任务。
请同学们扮演小记者,采访小组内成员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采访结果,教师归纳总结: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体现了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3.担当国家主人的责任
活动三:小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材料: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质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
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小组代表汇报,最后师生明确:公民参政议政,提出自己对国家建设的建议,这启示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环节三:巩固提高
辨析: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人民是一个政治术语,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所以大家在表述时和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别,公民不等同于人民,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情感升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希望大家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作业:参加一次向宪法宣誓的活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我国是如何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
【参考答案】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回归到了人民手中,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我国宪法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做出了专门的规定,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树立小主人翁的意识。
2.能力目标:珍惜自己的权利,积极履行义务,能够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体会人民当家做主。
3.知识目标:解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武装力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初中思想品德《改革进行时》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视频片段,请学生思考:这个纪录片的播出,显示了我们对于改革有怎样的决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就此止步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当前阶段,我国已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而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而导入新课《改革进行时》。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活动一:体会改革时代
教师展示初三学生的暑假见闻:
小美: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小雅: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小强: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请学生思考:从这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中,你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发现,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要应对新情况和新变化,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只有进行时 坚持改革创新
活动二:讨论改革案例
教师展示“农村发展变化大”的案例:
村党支部书记小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收入涨得比城里人还快。
村民张大娘:现在的生活可好了,你看村里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电方便,道路宽阔,住上了新房。更好的是,生病了有新农合来保障!
村民老李:现在政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村村通了公路。只要人勤快,肯动脑筋,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初中生小莉:我上学不用交学杂费,也不用交课本费,妈妈说我赶上了好时代。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2)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我们应该对改革持什么态度呢?
小组探究,教师巡视点拨。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讨论比较全面。农村在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义务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同时还要知道,目前我国还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必须要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自主分享:在国家改革的大形势下,作为初中生的你,可以为改革做点什么?
师生共同明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也要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主动关心国家发展,能够正确看待改革,培养政治认同,树立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作业:搜集在改革过程中,国家所施行的政策,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能够正确看待改革,树立改革创新精神。
理由: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分析设定的本难点。学生步入九年级之后,生活与社会经验更加丰富,批判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始有独立自主的判断。比如通过一些生活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到改革带来的生活变化,感受到改革已取得的巨大成果,但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或是在成绩面前是否应停止等问题,还不能进行正确看待,而且对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的认同度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改革,树立改革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