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2020下半年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音乐《爱的祝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生日快乐歌》音乐片段,师生共同聆听,并提问:这段音乐名字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抢答。(《生日快乐歌》;生日祝福)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名字是《生日快乐歌》,表达的了满满的生日祝福。生活中我们会收到很多祝福,比如生日、节日、纪念日等等,都传递着爱和美好的祝愿。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部小提琴独奏曲,一起来感受音乐中流淌的美好情感吧。顺势引入课题《爱的祝愿》。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播放作品,并提问:速度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不快不慢;美好)
教师总结:作品速度是中速稍慢的,音乐速度术语标记为小行板,带给我们恬静优美、意蕴绵长的感受。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动人的旋律,另一方面是由于小提琴本身的音色柔美,接近人声,演奏出的旋律带给人细腻的情感体验。
2.教师为学生介绍作品:《爱的祝愿》又译《情人的问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本曲不仅是作者爱德华·埃尔加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名篇。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是极适用于舞会和沙龙等场合的音乐。
(三)深入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思考:在旋律中有哪些装饰性记号?
学生自由回答。(倚音)
教师总结:记写在旋律音斜上方的倚音,演奏时快速向主要音划过去,加入装饰音丰富音乐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体会倚音效果,在聆听时画旋律线,并思考:作品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旋律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三部分;不断起伏)
教师总结: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旋律起伏较大,但小提琴本身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演奏出的音乐也会是连贯的。
3.教师引导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分别播放三个部分的音乐,并讨论:三个部分各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音乐播放完毕后,教师引导进行自由回答。(第一部分柔美、第二部分更深情、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柔美的旋律相似)
教师讲解:第一部分主题为E大调,4/4拍子,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柔美的旋律,恰似的绵绵的祝福之语;第二部分主题转为G大调,柔美的曲调更加深情,也仿佛透露一丝忧郁含蓄;第三部分在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华丽过门后,又再次出现第一部分的旋律,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第一部分主题的变奏形式下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浓烈祝福之语不断,逐渐变为喃喃私语,继续着祝愿和深情。
4.教师完整播放作品,学生跟随音频轻声哼唱,并思考:谱例中的旋律部分一共出现几次?是相同还是相似?
学生自由回答。(两次;相似)
教师鼓励并总结:同学们聆听得都很仔细,谱例中的音乐分别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出现两次,在第三部分出现时略微发生变化,加入了尾声,补充了作品,提升了情感抒发。
(四)巩固提高
教师完整播放作品,并以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10分钟时间跟随旋律自由进行体态律动,从律动中感受作品意境。
随后进行小组展示,教师鼓励并总结:《爱的祝愿》这部作品饱含深情,在聆听过程中不自觉令人人心生温暖的感受,同学们的律动幅度都较小,在第三部分,有些小组与第一部分动作相同,有些小组加入了一些互动的动作,同学们都表现出了音乐的温柔。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教师呼吁学生音乐可以传递情感,在音乐中尽情去畅想和感受。
作业:搜集作者其他优秀作品,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对于第二阶段学生,有什么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2.什么是倚音?具体分类是什么?
【参考答案】
记写在旋律音斜上方的小音符叫做倚音。倚音可以由一个音或数个音构成。可以在主要的音的前面,也可以在主要音的后面。倚音有单倚音与复倚音之分、前倚音与后倚音之分、短倚音与长倚音之分。
小学音乐《杜鹃圆舞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采用图片方式导入,并提问:图片中都呈现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树叶刚刚发芽,有美丽的小杜鹃。这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呢?
顺势揭示课题——《杜鹃圆舞曲》。
(二)初步感知
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轻快活泼,抒情优美。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乐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可以划分两个乐段。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和轻松的节奏,营造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杜鹃主题之后出现的第Ⅱ主题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
2.教师带领学生哼唱旋律,提问学生:乐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两段主题音乐均是3/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有明显的圆舞曲特征。对于圆舞曲,大家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原是奥地利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
3.教师引导学生以右手拍桌,左手拍腿的形式感受乐曲的强弱规律。
4.全班完整聆听并哼唱乐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圆舞曲《春之声》,引导学生思考:两首乐曲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两首乐曲均是3/4拍的圆舞曲体裁。《春之声》与其他圆舞曲不同,原为声乐作品,后由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改编为管弦乐曲。简短热烈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华丽优美的基本主题,明快活泼的上行乐句与模仿鸟鸣的倚音式音调交相辉映,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杜鹃圆舞曲》,感受到了活泼优美的乐曲带来的春天气息,掌握了3/4拍的强弱规律特点,了解了圆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让我们再次哼唱乐曲主题,做春天里的小杜鹃吧!
课后作业:绘制一幅小杜鹃的画像,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管弦乐曲?
【参考答案】
管弦乐曲指除协奏曲、交响曲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管弦乐队通常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需要,也可对乐队编制适当进行调整,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
2.如何备好一堂课?
【参考答案】
一堂好课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准备。
首先,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动机,可以有力促进教学的进行和课堂气氛的调节。
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内容,对教材的充分掌握以及前后知识的贯通,不仅能够在之后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也能充分发挥教师“身教重于言传”的示范作用。
总之,只有对学生、教材有了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才能使得一堂课程如鱼得水。
小学音乐《龙腾虎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并提问:聆听歌曲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都因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血脉相连的情感将中华儿女紧密连接在一起,激励着我们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中,“龙”作为至高无上的象征,一直被中国人崇敬。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李民雄所创作的管弦乐曲《龙腾虎跃》。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乐曲音频,提问学生: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介作曲家、作品:李民雄,浙江嵊州人,是我国当代优秀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鼓演奏家。《龙腾虎跃》由引子、三个部分和尾声组成,是一首诠释中国民乐艺术精髓的敲击协奏曲。曾获20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被编入“世纪中国音乐名曲选”中。
2.复听乐曲
教师再次播放乐曲音频,提问学生:能够听到哪些乐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吹管乐器有苼、竹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大鼓、堂鼓、排鼓等。作品如此振奋激昂,主要是运用密集的鼓点来烘托情绪。
(三)分段赏析
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乐曲,熟悉旋律,提问学生:这部分出现了一段悠扬的主题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举手回答。(唢呐)
教师总结:唢呐是我国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在它吹奏出优美的旋律后,主题再次出现,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主题一与主题二的旋律,感受情绪的不同。
(1)教师鼓励学生分组编创短小的节奏,拍手为主题一旋律伴奏。由于乐曲速度较快,节奏型不宜过于密集。例:
2/4 X X|X X|X X|X X|3/4 X 0 X|X 0 X|
(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哼唱主题二旋律。
2.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教师提问:这部分是鼓的独奏,也是鼓的多种奏法的体现,密集的鼓点使得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情绪更加激昂)
教师总结:这部分加入了棒子等乐器的伴奏,使得乐声更加激昂,迸发出更加饱满的激情与生命力。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小军鼓,带领学生在鼓的不同位置击打节奏型:2/4 X X X|X 0|XX XX|X 0|,敲击鼓棒、鼓边、鼓心,并运用不同的速度与力度,感受鼓的不同演奏方式。
3.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提问学生:这部分的旋律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第一部分旋律的再现。
4.完整聆听全曲,提问学生:作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欢天喜地的庆祝祖国一派繁荣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作品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日益强盛的美好愿景。
(四)巩固提高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带领学生深入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
教师讲解作品: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管弦乐曲,乐曲借鉴中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
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欣赏自己喜爱的民乐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作为音乐教师,请问你会如何让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参考答案】
与唱歌课相比,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大大减少。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我认为有如下几种方式能够让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第一,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会在音乐教学中尝试运用此种方式,如听赏《跳绳》中,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第二,编创生动的故事。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并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这样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将动物狂欢节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同时伴有音乐伴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第三,组织学生音乐表演。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会让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所以我会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例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学生们用不同乐器,如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2.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
【参考答案】
民族管弦乐队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民族乐器就有两百多种。我国的民族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作为补偿,也有使用大提琴的。一些现代派民乐作品中会出现传统中较为少见的音响要求,可能需要西洋乐器作为辅助。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一般分为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革胡;弹拨乐器组包括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吹管乐器组包括曲笛、梆笛、新笛、唢呐、笙(校音);打击乐器组包括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军鼓、木鱼。
更多学段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点击查看:【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