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湖南选调生申论热点:治理塑料污染
热点背景
塑料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自诞生以来快速运用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塑料制品废弃后如果处置不当,泄漏到自然环境中,则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一次性塑料制品越用越多?快递包裹上的塑料一层又一层?塑料废弃物收集困难?这些存在多年的难题成为“十四五”期间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塑料本身并非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散落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是筑牢塑料污染环境的坚固堤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选调生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强调要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筑起防止塑料向环境泄漏的一道道“堤坝”。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对绿色中国政策的响应,也是以民众为中心的体现。
【综合分析】
塑料污染一般指白色污染。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塑料污染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长,一般可达200——400年,有的可达500年;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十四五”期间,围绕塑料污染治理,《方案》部署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包括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等。二是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包括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建立完善农村塑料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等。三是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有针对性地部署了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任务。
【提出对策】
一、源头减量,推动塑料生产消费环节“瘦身”。由于广大企业和消费者主体责任不明确、节约意识不强,导致商品过度包装依然“泛滥”,各类一次性塑料制品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在产品设计生产环节。要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提高材质均一化程度和产品的易循环、易回收性,方便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再利用。
在塑料流通消费环节。要推动商品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商贸服务领域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减量。督促指导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平台规则。大幅减少电商商品在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水平。
二、回收利用,实现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目前我国每年回收利用各类塑料近1900万吨,在提供优质工业原料的同时,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可减少约45%的污水排放和60%-70%的能耗。
在回收和清运方面。推进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提升塑料废弃物回收规范化水平。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
在再生利用方面。要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发布废塑料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引导相关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
三、补齐短板,让各类塑料垃圾“无处遁形”。
垃圾收集处置短板。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做到“应清尽清”,确保“看得见”的塑料垃圾尽快消除。对于一些老旧生活垃圾填埋场历史存留的“看不见”的塑料垃圾,要推动既有填埋场与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进行协同焚烧处置,防止时间长了污染环境。
四、共治共享,凝聚政府、企业和公众合力。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最终形成塑料污染治理的社会化推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