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2022国考备考前需要知晓的3个申论考题变化趋势

长沙中公教育 2021-06-29 10:36:17

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简称国考,招录的人员为国家公务员,具体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每年国考招录人数分配到各省人数较地方省考少得多,招录要求和考试难度也要大很多,因此决心参加国考的考生都需要提前备考。但备考也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为了让各位有针对性备考,今天中公教育给各位分享近几年来申论考题的一些变化趋势,希望各位能够按需备考。

申论考题类型相对比较固定,一般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提出对策题、作文。对近几年来的考题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归纳概括题、贯彻执行题、综合分析题这三类小题型有新的变化趋势固有的特点,具体来说:

归纳概括题型概括的对象开始变得复杂多样,对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以前的考题中归纳概括以概括问题、原因、影响、对策为主,结合特定的阅读方法后很容易在材料中寻找到要点,但近两三年来,概括特点、流程、项目可行性、亮点等创新的考点频出。同时,对比以往材料的埋点方式来看,以往要点很直接,几乎可以原材料直接摘抄出,而近年来材料开始变得看似很通俗易懂,但实际考试过程中又无法直接摘抄原话,往往需要进行综合概括才能得出要点。比如让我们概括“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材料一般会说: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跑光了,都不愿在家种地,剩下妇孺儿童等留守家乡。从这句话可看出,我们不可能直接摘抄原句,因为太过直白、口语化,需要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可概括为:人力不足。年轻人外出务工,乡村发展无人可用。这就是综合概括的体现,希望各位备考的同学加大题目训练量,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比较口语化的难以直接摘抄的要点。

综合分析以解释型分析为主,材料逻辑越来越难看清。

仔细对比近几年来的综合分析题,出题形式均为在材料中摘抄出一句话要求考生对其进行解释,解释需要客观、准确,要结合材料得出答案。以往这类题型只需要结合解释的句子对每段材料进行段落大意的总结,再结合“解释-分析-总结”的逻辑呈现出答案即可,而材料巨大多数时候就是按照“解释-分析-总结”的逻辑,因此比较简单。但是近年来,材料逻辑开始被打乱,需要考生找出每段要点后进行逻辑的调整才能书写出完美的答案。应对这道题,需要各位真正读懂材料才能理得顺要点之间的逻辑。

贯彻执行年年考,文种多样不重复,学会总结概括是关键。

所谓贯彻执行题就是给出指定的文种,让考生根据材料书写出来,这是小题中占分最高的一道题(此类题通常一道题占20-30分,国申论满分是100分),也是最爱测查的题型,而且每年测查的文种都不一样,重复文种测查相对较少。但是通过做题对比后发现,虽然文种在不断变化,但文章中实质内容还是比较常规的,比如写一篇《P县生猪养殖的经验的讲话稿》和写一篇《P县生猪养殖经验的宣传稿》,文种虽然不一样,但本质都是写经验,因此这类题型的关键不在文种,而在于明确文章应该重点写什么,认真审题明确写作核心是重点,并在材料中学会总结要点是这类题的关键。

以上是国考申论考题中的一些变化趋势和特点,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体会,并加大题目的练习,仔细去体会这些变化,针对性备考。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及时掌握湖南招考信息

  •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备考公开课
各考试活动课程
下载中公教育APP查看更多信息
备考公开课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辅导
备考公开课
湖南教师考试辅导资料
湖南教师考试题库练习
-->
咨询 微信 电话 下载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