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网络 2021-01-12 14:07:02
公告解读
教资&考编资料 备考图书推荐
教师资格试题

2020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高中美术《行书书法指导》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中国书法申遗宣传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提出问题: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书法艺术是中国的根脉,它的历史悠久;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影响,学习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行书书法指导》。

活动二:描述分析

1.了解王羲之

结合预习,畅谈对于王羲之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有入木三分、字字异别的书法典故和书写特点。

2.探索行书基本特点

教师出示《兰亭序》,提问:行书字体与上节课学习的楷书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行书是介于草、楷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为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3.分析创作形式

教师多媒体放大行书字体并对比楷书,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具体字,提问:行书有哪些特点?行书和楷书之间有什么联系?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行书特点:多圆笔,少方笔。行书在横折、竖折、竖勾等“拐弯”的地方多用圆笔少用方笔。行书和楷书区别:行书较于楷书是流动的。

书写注意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与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先在黑板上进行行书的示范,同时讲解书写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握笔姿势、坐姿、如何运笔等。书写步骤方法为:(1)选取兰亭序片段;(2)铺好纸备好墨与笔;(3)临摹,在示范过程中提示学生在注意整行字的大小、间距和节奏。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学生选取《兰亭序》局部进行临摹练习,练习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在巡视指导时再次指导提醒注意书写中整体行气的把握和局部点画的精到。

2.在学生创作结束后,开展“墨舞春秋”行书作品交流会,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感受同时相互品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回顾本课所学,并情感升华: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审美习惯,不仅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生命力;希望大家能多关注热爱书法,为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和更深入的学习书法艺术打下基础。

2.熟悉唐代主要楷书名家各自的风格面目以及代表作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天下十大行书前三分别是哪三幅作品?作者分别是谁?并简要介绍。

【参考答案】

分别是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贴》。

(1)《兰亭序》(唐冯承素摹本)纸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通篇324字,28行。系永和九年王羲之给《兰亭诗集》所作的序言。通篇重复的字都各不雷同,其中有20个“之”字,变化迥异。开篇数行几乎是行楷,字字独立,笔笔规矩。全篇用笔或露或藏,点画精劲。字形时正时侧,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前呼后应。从章法布局来看,前松后紧,具有手稿的自然随意。通篇行气贯注,一气呵成,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祭侄文稿》唐朝颜真卿书,麻纸本,行草墨迹。纵28厘米,横73厘米。25行,234字。颜真卿侄季明殉难于“安史之乱”,这是颜真卿在乾元元年,所写祭文的草稿。草稿前数行叙述个人身份和季明生前情况,字迹圆劲挺拔,用笔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后面数行字迹,笔毫在麻纸上皴擦,行笔乍显乍晦,墨色时枯时浓,字形大小不一,结构时聚时散,又不乏遒劲流丽之致。

(3)《黄州寒食诗帖》苏轼的这篇诗卷,为牙色纸本,17行,129字,行草书。纵33.5厘米,横118厘米。诗卷通篇字迹前小而后大,笔迹匀净流丽,谨严而不失雅态;字的结构或欤侧或端庄,字势或开张或紧缩,顾盼有致,变化自如,无论从结字、行气,还是从笔墨、章法构成上,都显示出苏轼自然率意、峻拔大气的书法风格。

2.请问你针对于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法家王羲之的生平故事,熟知其行书点画、结字等特点,掌握行书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练习等过程,学习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特点,提高对行书书法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中国书法艺术,积淀美学经验,提高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情感。

高中美术《掷铁饼者》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吗?它的发源地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神奇的国度古希腊。而古希腊时期的雕刻正广泛体现了希腊人民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比如今天学习的《掷铁饼者》。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背景介绍

根据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请学生分享:

(1)米隆《掷铁饼者》的雕刻形式是什么?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材质(圆雕、青铜材质)

(2)该雕塑作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希腊人民受到国情的影响,热爱体育竞技运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希腊时期,人民把制作雕像和建造神庙看作对神灵的最大尊敬,同时他们热爱体育竞技运动,因此很多体现神灵题材、运动题材的作品应运而生。

2.艺术特点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作品《掷铁饼者》,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雕塑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在做什么?(运动员掷铁饼极富有表现力的瞬间)

(2)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体现了人体美,具有稳定感)

组织小组讨论,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3)《掷铁饼者》的构图是怎样的?(构图:富有动感的“S”形)

(4)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它的造型体现了怎样的形式美?(有韵律的节奏感)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该雕塑刻画的强健男子,弯腰曲臂成S形,整体连续动作充满了强烈的稳定感与节奏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活动三:总结解释

根据古希腊时期历史文化背景的资料,以及对《掷铁饼者》作品的欣赏,请学生分享:

(1)古希腊人像雕刻的特点有哪些?(体魄强健、稳定和谐、纯真高尚)

(2)该时期的艺术家又具有怎样的审美倾向?(理想化的运动美)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古希腊时期,追求以和谐为美的美学观念,使古希腊人像雕刻都具有沉着高贵的气质、和谐理想美的风尚。这时期的艺术家擅长用合理的人体结构和微妙的起伏转折表现男性在户外运动的场景。所以创作出很多既具有运动员一般健壮体魄,又有典雅宁静气质的作品。

活动四:欣赏评价

1.结合刚刚对于《掷铁饼者》的分析,展示作品《命运三女神》,请同学以“艺术鉴赏家”的身份来欣赏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从背景、内容、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

3.欣赏结束后,举行“古希腊雕塑撷英”鉴赏会活动,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的欣赏心得。

4.其他同学从背景、内容、造型、情感等方面互相评价。

(如《命运三女神》:背景——古希腊时期,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为神歌功颂德。所有这些神庙中以帕特农神庙最为出色,《命运三女神》为帕特农神庙的雕像残片;形象——纺织人间命运的三女神;艺术特点——健美的身躯、潇洒的姿态;感受——喜悦欢快、亲密动人。)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希腊古典时期的执政者伯里克利曾说过“我们是爱美的人”。所以通过这时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使我们知道,人体有无数种可能,只有不断地突破极限,才有了美的可能。而古希腊的雕塑更成为了世界雕塑史上的典范,它不仅对西方美术,也对世界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课后请同学们鉴赏古希腊时期其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并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欣赏心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阐述米隆《掷铁饼者》的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该男子弯腰屈臂成S形,重心移到右脚,左足尖点地辅助支撑。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上下对称,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赞美了人体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

米隆出色的概括了掷铁饼者这一动作的整体连续过程,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为一连串的鲜明姿态,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头,两个圆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塑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整尊雕像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尊男运动员塑像还解决了雕塑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因此,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2.高中生怎样提高美术鉴赏力?

【参考答案】

美术课是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鉴赏力的重要阶段,我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中生的美术鉴赏力,例如:

(1)增加鉴赏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才能与之交流与对话,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形式分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2)多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优秀作品看得多,知道得就多,鉴赏时对于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等思维活动就会比较快、比较准确。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有更多好的教学方法等待我们发现。

高中美术《招贴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提问学生:十一期间大家都看了什么电影?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呢?那同学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海报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出现在公共场所、广泛地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媒体被称之为“招贴设计”,也就是同学们谈到的海报。那如何才能设计一幅具有吸引力的招贴呢?从而引出课题《招贴设计》。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概念与分类

(1)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招贴画?他们有什么作用?

(2)展示一系列的招贴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招贴可以分为几类?

教师补充总结:招贴是指贴于公共场所,用于宣传的印刷品,分为商业招贴和文化招贴两大类。

2.设计元素

(1)教师展示《家》,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招贴设计必备的元素有哪些?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招贴设计由图像、文字、色彩构成。

(2)教师以《家》作品为例,引到学生深入欣赏,并提出问题:

①《家》中最醒目的文字,是由哪个汉字变形而来?(家)

②“家”字中捺这一笔画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台湾岛)

③作品中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将台湾岛的颜色设置为彩色?(对比)

④作品传达了什么涵义?(海峡两岸统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用了联想、象征的手法表现了招贴的创意。“家”字从外形上就是个房子,隐喻在一个屋檐下,大家同住一起。而祖国宝岛台湾的地形恰好被设计在“家”字的一个笔画上,象征着台湾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点出海峡两岸向往统一的宣传主题。

色彩上运用对比的手法,深蓝色的背景更好的衬托出白色的“家”字,同时将台湾岛的轮廓设置为彩色,更是突出了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家》这幅作品中我们能总结出在设计招贴作品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组讨论。

学生尝试总结,教师补充:图像简练概括,文字醒目突出,尺寸比例和谐,主题突出。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招贴设计的步骤:

1.手绘草图:将创意的各种可能性用很简洁的笔画记录在草稿本上;

2.确定创意,推敲设计元素;

3.定稿着色,合成各设计元素。

活动四:实践展评

1.教师布置练习要求,以设计大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以“设计师”的角色,自选主题设计一张文化招贴草图,并手绘上色。

2.举办“招贴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排版等奖项。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生活因为有了设计而更加精彩,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用设计思维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2.课后请同学们运用其它表现方法围绕“环保”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完成后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组成以“大自然之歌”为主题的黑板报。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招贴设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招贴设计的英文是“poster”,指张贴于公共场所、为广泛地传播信息的一种视觉传达媒体,它的可复制性及传播方式使其具有快速、广泛及制作成本低廉的特点,它是平面设计的重要门类之一。

招贴处于公共场所,展示幅面较电视、报纸、杂质等媒介要大的多,视觉冲击力强。许多情况下,招贴画多幅并列张贴,所以给人较深刻的视觉印象。与其他媒体相比,印刷成本也相对较低。由于电脑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在短时间内制作、印刷、发布,从而能更快地传播信息。

2.招贴设计中该怎样运用色彩。

【参考答案】

色彩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东西。招贴设计的色彩处理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总的应用原则应该是“总体协调,局部对比”,也就是:主页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的、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的对比。

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根据招贴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主色调。因为色彩具有象征性,例如:嫩绿色、翠绿色、金黄色、灰褐色就可以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其次还有职业的标志色,例如:军警的橄榄绿,医疗卫生的白色等。色彩还具有明显的心理感觉,例如冷、暖的感觉,进、退的效果等。另外,色彩还有民族性,各个民族由于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色彩的喜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充分运用色彩的这些特性,可以使我们的海报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欢迎关注长沙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频道,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更多问题可联系在线人工咨询→点这里咨询

你感兴趣的都在这里!

↓↓↓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微信公众号(csjsks)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考试公众号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备考公开课
各考试活动课程
下载中公教育APP查看更多信息
备考公开课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辅导
备考公开课
湖南教师考试辅导资料
湖南教师考试题库练习
-->
咨询 微信 电话 下载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