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2020下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化学《认识氧气的性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距离,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为什么是螺旋状的?在瓶底放一些水的原因?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查阅资料,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首先,在准备反应装置时,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其次,用火柴引燃细铁丝,带火柴燃尽时,将铁丝伸进氧气瓶中,避免木条燃烧消耗集气瓶中氧气,影响实验效果。
2.谈谈这堂课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解决教学问题?
【参考答案】
本堂课主要是运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活动过程体验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通过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初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氯化钠注射液。
【提出问题】此信息中的0.9%表明的含义有哪些?
【学生回答】表示每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
【提出问题】那如何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回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除以溶液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
【提出问题】要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药品有什么,质量分别为多少?
【学生回答】所需药品为水、氯化钠固体,所需质量分别为47g、3g。
【提出问题】推测还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请学生自主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并且概括配制的步骤。)
【学生回答】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提出问题】如果根据现有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学生回答】原有的溶液进行稀释。
【提出问题】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如何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有什么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在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存在等量关系m×6%=50g×3%,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原有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5g,再加入25g水稀释。
【提出问题】液体的质量并不方便量取,通常可以如何量取液体,如何转化?
【学生回答】通常可以使用量筒量取液体,已知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可以通过V=m/ρ计算需要氯化钠溶液的体积。
(学生自主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并且概括配制的步骤。)
【学生回答】计算→量取→混匀。
(教师提示学生:最终把配制好的溶液装瓶、贴标签。)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①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生理盐水的配制,一些农药的稀释,动植物营养液的配制等。
②在生产中,科学实验中也离不开溶液的配制。如:铅蓄电池中的硫酸的配制,一些电解质溶液的配制等。
③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离不开溶液。如:自然灾害之后,我们的消毒工作,像84消毒液的配制,曾经的2003年的非典,公共场合用的消毒液,过氧乙酸的配制等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查找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说一说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
对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之间存在着数量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 g)×100%。
2.教学当中,都有哪些实验适合作为随堂实验?
【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具备下列条件的实验可选做随堂实验:
1.紧密配合教材内容,并为设备条件所允许;
2.实验内容简单,操作方便,时间短;
3.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不易发生异常现象;
4.实验安全可靠,不宜选用产生有毒气体或易发生爆炸的不安全实验。
同一节课所选用的随堂实验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学生疲于实验操作,无暇仔细观察和思考。
初中化学《影响钢铁锈蚀的条件》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展示锈蚀的铁制品的图片。
【教师引导】钢铁的锈蚀不仅是资源的浪费,同时钢铁锈蚀也可能会引起某些安全事故。
【提出问题】如何防治钢铁的腐蚀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了解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有哪些。
环节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联系生活想一想,引起钢铁锈蚀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钢铁锈蚀一定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
②自来水管因长期跟水接触而锈蚀,钢铁锈蚀肯定是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
③用过的菜刀用水冲洗后擦干,几天也不会生锈,钢铁的锈蚀应与氧气无关;
④铁制的小船,天天浸泡在水中,多少年了也没锈穿,钢铁锈蚀绝对不会是跟水接触的缘故;
⑤雨水浇淋过的自行车更易锈蚀,钢铁锈蚀是空气、水与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⑥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一夜之后就锈蚀了,钢铁锈蚀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水、氧气、其他因素等对钢铁锈蚀的影响?
【多媒体播放】实验方案:
实验1:将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密封试管口。
实验2:将洁净的铁钉全部浸没在盛满煮沸过的蒸馏水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密封试管口。
实验3:将洁净铁钉的一半浸入试管中的蒸馏水里,将试管敞口放置。
实验4:将洁净铁钉的一半浸入试管中的食盐水里,将试管敞口放置。
实验5:将用食醋浸湿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将试管敞口放置。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吗?在每个实验中他们想要探究的是哪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实验1:探究是否只与氧气有关;
实验2:探究是否只与水有关;
实验3:探究水和氧气对钢铁锈蚀的共同影响;
实验4:探究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实验5:探究酸对钢铁锈蚀的影响;
实验1、2、4、5分别与实验3形成对比。
【播放视频】四天后的实验结果。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钢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现象,探讨钢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四天后,实验1、2中的铁钉没生锈,3中铁钉开始生锈且接触水的地方明显,4中的铁钉生锈,5中的铁钉锈蚀严重。
得出结论,钢铁锈蚀的因素:主要是铁与水、氧气共同反应的结果,同时钢铁的纯度、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酸碱性也会影响钢铁锈蚀。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减缓钢铁的锈蚀?
【学生回答】①钢铁制品的表面保持干燥;②在钢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层;③将铁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钢铁锈蚀的因素,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作业】对于自行车来说,都有哪些部位采用了哪些减缓锈蚀的方法,课下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铝是比铁更加活泼的金属,为什么铝制品的锈蚀速度要缓慢的多?
【参考答案】
铝与氧气作用,在表面形成了致密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保护了内层金属,因此铝制品的锈蚀很缓慢;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相互作用,生成的铁锈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因此铁制品的腐蚀要比铝制品快得多。
2.在进行“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实验方案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进行控制变量,明确要探究的要素是哪几个要素,在探究“钢铁锈蚀”是不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他的条件不变。
2.该实验的实验设计较为复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可以由教师出示实验方案,学生思考分别探究了哪些因素对钢铁锈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