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来源于网络】
小学音乐《大河之舞》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在开始课程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敲击与本节课有关的节奏,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强弱变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顺势引入课题——《大河之舞》。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多媒体播放音频,并提问:大家可以听出这是什么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踢踏舞步发出的声音。
2.教师多媒体播放踢踏舞视频,并进行讲解:刚刚音频里的声音是穿着一双鞋底镶有铁片的舞鞋跳舞发出的。这种舞蹈叫做踢踏舞,源于18世纪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19世纪时,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三)深入欣赏
1.教师多媒体播放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舞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爱尔兰踢踏舞台规模较庞大,舞步整齐,队形变换一致,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体现了爱尔兰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大河之舞》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戏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踢踏舞为主,营造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欣赏过程中,给你带来巨大震撼力的是音乐旋律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好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基础。
2.体验踢踏舞
(1)学唱《大河之舞》的主旋律
①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主旋律音频,并提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热情奔放,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②教师弹奏《大河之舞》的主旋律,指导学生用“啊”进行哼唱,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
(2)分析《大河之舞》的音乐
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对应的舞步一样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出现了6次,每一次舞蹈演员都会踏出不同的舞步,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3)诠释主旋律
教师弹奏主旋律,指导学生分别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示重音,而后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表现主旋律,每个小组敲击两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3.教师完整弹奏舞曲,指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敲击演奏。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音乐小组创编节奏,限时10分钟,随后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表演。
2.小组展示完毕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进行总结。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一同体验了爱尔兰踢踏舞,感受到了踢踏舞的热情与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外国优秀艺术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课后作业:《大河之舞》中还蕴含了许多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汲取了歌剧、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古典芭蕾、现代舞等的精华,课后可以进行搜集查阅,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怎样设计本节课的拓展环节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编节奏,之后请各小组进行展示,选取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可以巩固新学习的音乐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对于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升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2.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一堂好课至少应该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课程结构合理,此外还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合理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引了整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如果目标不清晰或者不科学,就可能让学生感到迷惑,甚至是错误引导学生。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情况,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想讲好一堂课,除了不断学习以外,更需要不断实践与思考。我会努力将我的课堂做得既像科学技术那样严谨,又像艺术创造那样灵动。
小学音乐《恰利利、恰利》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几幅印度尼西亚的服饰图片,提问学生: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印度尼西亚的服饰一般着上衣和纱笼等,并配有色调一致的披肩和腰带。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形成印度尼西亚妇女特有的风格。
通过服饰导入课题——《恰利利、恰利》。
(二)感受体验
1.初次聆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首民歌,速度是中速,情绪是风趣地。
2.再次聆听歌曲,并设问: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描写的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劳动时的场景画面。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1)教师弹琴伴奏,出示发声练习谱例,教师引导学生用“li”进行发声练习。
(2)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放松,自然站立,歌唱时口腔打开,声音要自然。
(3)带领学生进行2-3次的练习。
2.学唱曲谱
(1)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轻声哼唱,熟悉旋律。
(2)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演唱曲谱,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出力度记号“P”的难点。
(3)针对力度记号“P”进行讲解与练习。
①教师讲解定义:音乐中的强度程度叫做力度,“P”表示弱的力度;
②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③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学生演唱曲谱中出现的力度记号的部分,再次巩固。
(4)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曲谱。
3.朗读歌词
教师播放由印尼语演唱的《恰利利、恰利》,并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提问学生: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印度尼西亚的歌曲,应当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师生共同总结: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应该用圆润流畅的感觉演唱歌曲。
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演唱时会加入一些舞蹈动作,教师播放舞蹈视频,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印度尼西亚的基本舞步,随后跟随音乐一起舞蹈,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恰利利、恰利》,领略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习了强弱的力度关系。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世界民族音乐的特点,发扬优秀文化。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民歌作品,并学习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下节课请同学展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印度尼西亚的舞蹈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
十二彩舞、伞舞、蜡烛舞、长甲舞。
2.现在的小学生对民歌不感兴趣,请问你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去了解民间音乐?
【参考答案】
民歌距离青少年的生活较远,难免会觉得陌生,不感兴趣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民歌中有很多是流行歌曲无法取代的,所以学习民间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会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引导,比如现在很多流行歌曲中也融入了民歌的元素,通过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其次,因为民歌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不够了解,我会带领学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民间音乐,去丰富自己的视野。
再次,我会在课堂上多设置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最后,我会组织一些民歌知识竞赛和民歌演唱比赛活动,也可以请一些民歌歌手到学生演唱,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将民歌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愿意主动去了解民歌。
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歌,爱上民间音乐。
小学音乐《新春秧歌闹起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多媒体出示视频,并讲解: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陕西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陕西地区,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陕西美景,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陕西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黄土高坡、窑洞、古都长安等等,陕西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看看陕西的美景吧。顺势引入课题《新春秧歌闹起来》。
(二)初步感知
1.完整的播放全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节拍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2/4拍)
教师带领学生以强拍拍腿、弱拍拍手的方式复习2/4拍的强弱规律。
2.再次完整的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欢快)
教师总结:歌曲表现了新春佳节,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情绪是喜悦活泼地。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教师采用趣味发声练习,并带领学生练习衬词等发音,感受陕西歌曲特色的演唱方式,并提醒学生采用正确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轻声跟唱,教师发现学生在波音记号出演唱不准确,引导学生认识波音的记号形态,并为学生讲解:波音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再回到主要音上。随后带领学生慢练再逐渐加快。练习掌握较好后带入旋律完整演唱。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并提问:歌曲中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哎嗨呀嗨;节日的喜悦)
教师总结:“哎嗨呀嗨”在歌词中无实际意义,名为衬词,是为了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歌词中描绘了瑞雪飘飘、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好一派节日的喜庆场面,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共同喜迎春节,表达了人们对于对节日的欢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演唱时同学们要有饱满的精神、欢乐的情绪。
4.教师弹琴,带领学生加入歌词演唱,并练习在波音记号处加入晃头的动作。
5.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加入动作欢快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跟随视频学习秧歌的基本舞步。5分钟的时间,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表演。
2.练习结束后,邀请小组上台展示,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了解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乐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来表现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亲身体验了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地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
课后搜集有关于陕西地区的其他民歌,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应该如何做到跟学生及时沟通?
【参考答案】
如果进行良好地沟通,就是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掉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
2.说一说什么是波音及有哪些种类?
【参考答案】
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开始向上或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
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成。波音有顺波音,逆波音,单波音,复波音之分。
波音在演奏时一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记号记在主要音的上方。波音记号的上方或下方还可以带有变音记号,用来表示辅助音的升高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