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0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网络 2021-01-26 11:33:38
公告解读
教资&考编资料 备考图书推荐
教师资格试题

2020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面积知识,并提问数学课本面积的大小。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容易想得到可以用数方格的形式进行表示。

让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表示,并分享表示结果。(6个格子、24个格子等)

结合不同结果,教师追问原因,明确因为格子大小的不同。

教师讲解实际是计量的单位大小不同,引出课题——《面积单位》。

(二)讲解新知

1.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针对比较课本大小的方法,教师提问若只知道数格子的结果,能否进行比较。

预设部分学生根据数格子的结果各有不同能够想到只比较数量不能进行比较;

部分学生想到比较格子的大小,进而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格子的方法简单比较物品面积的大小。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分享思考结果,得到需要规定好格子的大小。

教师讲解:确定格子的大小,实质是统一了计量单位。

3.感知大小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卡片、报纸等物品裁剪、拼接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

学生展示制作结果,并分享对比结果:1平方厘米大约是大拇指指甲的大小、1平面米大约能站12名学生。

学生活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橡皮一面、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_________。

(2)练习本的面积约2_________。

(3)一张有邮票的面积约6__________。

(4)单人床的面积约2_________。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利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生活物品的面积大小。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

【参考答案】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长度、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知识展开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突变和飞跃。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建立面积的表象,熟练应用面积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本单元后面的面积计算作充分的知识铺垫。

2.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展开教学的?

【参考答案】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知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

为了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利用数方格的形式表示数学课本的大小,之后让学生分享各自数数的结果,发现大家表示的各不相同,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生认识常用面积单位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不同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经历测量、观察、对比的过程,增加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感知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性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画一个三角形,说明其特点: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思考三角形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呈现学具四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8cm、4cm、5cm、2cm。组织学生任选三根小木棒去拼三角形。

学生汇报分享。教师呈现,并强调拼成三角形的方法:首尾相连。

可能得到:(1)拼成三角形,分别为:8cm、4cm、5cm,4cm、5cm、2cm。

(2)拼不成三角形:8cm、5cm、2cm,8cm、4cm、2cm。

组织全班利用8cm、5cm、2cm三根小木棒摆一摆,说明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

教师演示讲解:三根小棒不能收尾相连;5cm+2cm<8cm,不能拼成。

组织学生从围成的三角形中任选两根木棒,将它们的和与第三根长度比较。并说说发现的结论。

猜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测量长度验证猜想。

教师总结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课堂练习

三根小木棒分别为:8cm、3cm、5cm,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判断课后练习给定的几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性质是什么?三角形的性质还有哪些?介绍5条即可。

【参考答案】

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是关于边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而三角形的性质有很多,具体如下:

1.三角形关于边的性质除本节课的以外,还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关于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3.关于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4.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三角形的性质还有很多,在初中阶段会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2.导入中你采用了复习的方式,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性质的探究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利用小木棒去拼三角形,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会拼三角形。但是,学生之前只学习了什么是三角形,并没有掌握拼的方法。而拼的方法是需要借助三角形的特点的。

所以,我先采用复习的方式,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明它的特点,从而强调:首尾相连。这就为后面性质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方便学生的探究,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向学生抛出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出示例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0cm,求圆锥的体积。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

作业:练习题第2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本节课你是如何进行导入的,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复习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先带领学生回顾圆柱的体积,请学生思考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由此引出课题《圆锥的体积》。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本节课的内容是完全依托圆柱的体积展开的,学生需要类比圆柱的体积得出圆锥的体积,因此在课堂一开始复习圆柱的体积,能为后面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在面对未知事物时,能够想到将其转化为已知事物,进而解决问题。

欢迎关注长沙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频道,及时掌握考试资讯!

更多问题可联系在线人工咨询→点这里咨询

你感兴趣的都在这里!

↓↓↓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微信公众号(csjsks)
长沙中公教育微博 长沙教师考试公众号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备考公开课
各考试活动课程
下载中公教育APP查看更多信息
备考公开课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辅导
备考公开课
湖南教师考试辅导资料
湖南教师考试题库练习
-->
咨询 微信 电话 下载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