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大纲解读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于2020年10月15日发布,笔试时间定于2020年11月29日。中公教育在此对202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大纲(以下简称“国考”)进行考试政策解读。以下是详细的大纲解读及命题趋势分析。
一、大纲内容——总体延续2020年,新增分析能力要求
大纲内容上,考生需要注意,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大纲的内容和形式延续了2020国考的大纲,明确了考试对考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仍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重要性。考生需要注意的变化是,今年大纲中提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今年考试将继续在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同时,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考查会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试题当中,需要考生备考和做题时多加注意。
二、考查形式——延续分类命题趋势,凸显两类试卷差异
大纲显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涉及多种题目类型。每种类型的题目考查考生不同的能力。
详细解读:自2015年行测试卷分开命制以来,两类试卷在难度、题量、题型等方面的差异均呈现出逐年加大的趋势,旨在保证试卷与职位相匹配。以2020年两类试卷为例,其差异具体如下:
难度:两类试卷通过设置不同题量和题型来实现难度区分,省级卷整体难度要高于地市卷。
题量:省级卷总题量135题,地市卷130题,主要表现为省级卷比地市卷多5道数学运算题。
题型:省级卷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文章阅读题,地市卷中考查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类逻辑判断题。
省级卷中多出的5道数学运算题考查的是方程、函数、行程、概率、立体几何的题目,测查的是计算、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文章阅读题则需要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脉络,兼顾宏观统筹和细节分析能力,这恰好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要求——侧重宏观规划相吻合。
地市卷中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类逻辑判断题侧重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难度系数比可能性推理题目略低,这也恰好与市(地)级以下职位要求——侧重贯彻执行相吻合。
命题趋势:由上可知,国考行测分级分类命题并不是简单地从数量上做了区分,而是在考查内容上也做了精准匹配,真正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因此,2021年国考行测科目仍将延续省级卷和地市卷分开命题的特点,继续凸显两类试卷的差别,确保试卷与职位相匹配。
三、考查内容——稳中有新、平中见奇,重在测查综合能力
大纲显示:行测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部分。
详细解读:从考试内容来看,行测考试保持“稳中有新”的特色。
“稳”:行测仍由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组成,涉及数学、逻辑、语文、历史、哲学、管理、法律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试题具有相当高的难度。
“新”:随着招考机关对应试者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部分的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跨学科的题目不断涌现,各类新题型时有出现。例如,近几年陆续出现的图文并茂的常识判断题、通过图形辨别网络特点的定义判断题、镜像分割的图形推理题、涉及数学专业知识的类比推理题等。
命题趋势:由上可知,行测在题目命制上面仍可能出现小题型微调的情况。但万变不离其宗,广大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阅读、计算、推理、观察、比较、判断等基本能力,适应各种新题型、新问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下是对各专项考查内容的详细解读。
1.言语理解与表达
大纲显示: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
详细解读:提升语感,逻辑思维不可缺。
命题趋势: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固定为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三种,题量一般为40道。
阅读理解,依旧会以传统的主旨观点题和细节判断题为主,推断下文题、标题添加题、词句理解题也会继续考查;同时,预计文章阅读题会继续出席2021年国考。逻辑填空,多空设置成为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种题目的科学性。语句表达,稳定为语句排序与语句填充两类。
提分策略:首先,研究历年试题,了解命题思路。考试试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揣摩试题,应试者能够对命题者的出题思路、题目的难度系数、材料类型、陷阱设置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应试者在备考中要注重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比如阅读理解中的找关键信息、逻辑填空中的找对应关系、语句表达中的解题思路等,这对提高解题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广泛阅读文段,努力培养语感。应试者在备考中可将近五年常考的实词和成语作为辨析的对象,熟记它们并了解其适用的语境;同时,要广泛阅读文段,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2.数量关系
大纲显示: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
详细解读:理清考点,基础知识是核心。
命题趋势:数量关系极有可能依然只有数学运算一种题型,涉及知识点众多,题量为15道。数学运算的难点在于考点多而分散,如整除性、数的奇偶性与质合性、公因数与公倍数、等差数列、函数图象、几何计算公式及原理等。而数学运算的众多解题技巧又是在基础知识之上加以延伸的,如代入排除、设特殊值、比例性质、同余特性等,学习这些无不依赖于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提分策略:其一,储备核心知识,掌握重点题型。数量关系部分基础知识多。应试者需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掌握重点题型,如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为解题打下基础。
其二,加强技巧训练,掌握快解方法。国考数量关系难度相对较大,只有掌握一些快解方法,如代入排除、特值应用、不定方程等,才能在国考中取得时间优势。此外,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列式计算,而要仔细阅读题干,分析数据之间已有或隐藏的关系,有意识地联想和运用各种快解技巧,培养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感觉。
其三,注重实战训练,及时反馈总结。想要掌握数学运算的核心考点和快解技巧,合理、系统地训练大量题目必不可少。尤其是历年试题,应试者通过练习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所在,还可以看出历年试题的共同特征和变化趋势,从而找到考试的命题思路。同时,实战训练并非机械性的重复工作,每次训练结束后要及时地总结做题过程中遇到的解题技巧、重难点、易错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返回到教材中,补学遗漏的知识点,完善自己的知识网,才能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3.判断推理
大纲显示: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
详细解读:重在推理分析,技巧解题是关键。
命题趋势:判断推理各部分考点稳定,题量一般为40道。从2017年开始,地市卷中虽然一直出现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类逻辑判断题,但其解题思路与常规智力推理题并无明显差别。解答此部分试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也需要极大的耐心。
图形推理依旧出现分类型、顺推型、九宫格、类比型和条件型,整体考查难度基本与往年相当。
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的几种题型一般会出现3~4种,以削弱型、加强型、结论型为主;必然性推理重点考查智力推理。
定义判断的题干内容可能增多,或者会在题干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似定义,增加考点的迷惑性,对应试者的阅读能力和辨别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类比推理近年来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其词项间的逻辑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且陷阱较多,应试者需认真分析,谨慎选择,避免掉入命题陷阱。
提分策略:图形推理:快速解答图形推理题的前提是熟悉图形推理的考查题型以及常见的图形推理考点;其次,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读图能力,学会从图形本身入手,分析提取图形特征;最后,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图形推理的解题思路及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如空间折叠中的相对面与相邻面、小图形特征判定法、特征面定位法、两面定位法等,这样能够切实提升解题速度,提高准确率。
逻辑判断:必然性推理重在掌握概念间关系、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智力推理的快解方法等,只要结合适当的练习,很容易实现突破。可能性推理是备考的重点,首先要深入学习八大论证模型,建立解题的逻辑思维;其次要掌握三大常考题型(削弱型、加强型、结论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最后要熟悉可能性推理选项常设陷阱的六种形式,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解题时,无论是可能性推理还是必然性推理,都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所问,然后再结合选项寻找答案。
定义判断:解答该题型,要先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理解定义判断的常见考点类型及考查形式,掌握定义特征的分析、归纳方法,把握不同类型定义的本质区别及特点,重点学会快速定位题干的关键词,抓住要点信息(如主体、客体、目的、手段、结果等)。此外,熟练并掌握解题方法,如特征筛选法、选项对比法等,才能在面对题目时轻松应对,以最少的时间解答题目。
类比推理:掌握常考的词项间关系,包括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和常识关系;注意分析词项间的复杂关系,比较选项间的细微差别,适当采用遣词造句法和横纵对比法来快速准确地寻找词项间的关系,灵活解题。
4.资料分析
大纲显示: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详细解读:阅读列式是基础,快解技巧是王道。
命题趋势:近年来,材料分析题难度加大,在考查方式上时有创新,题量一般为20道。计算及算式处理技巧是资料分析的提速核心。应试者应该掌握常见算式的处理方法,灵活运用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等,再辅以必要的简单计算,以达到快速确定答案的目的。
提分策略:第一步,理解常考概念。应试者要注意扩大知识面,这有利于理解资料分析中的相关概念。常考的增长、比重、平均数等计算型概念和进出口贸易等专业理解型概念,以及多个概念的结合等,都需要重点理解。
第二步,学会快速列式。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公式,应试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读懂材料中概念间和数据间的关系,用快速定位关键词的阅读技巧,定位资料数据,并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快速、准确列式。
第三步,掌握速算方法。资料分析具有计算量大、时间短的特点,应试者应加强速算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常用的速解技巧,如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同位比较法等,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题。
5.常识判断
大纲显示: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详细解读:学科知识广,时政热点需关注。
命题趋势:高新科技、生活方面的知识是考查的重点,题量一般为20道。常识判断题目的出题角度、考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成熟。其中时政、科技类试题同近一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紧密结合,法律类试题考查近一年来新修订或者新通过的法律频率较高。同时,也会出现多学科相互融合的试题来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人文知识同物理、化学知识相结合等。
提分策略:第一,突破时政要点。备考中要注意关注当下时政热点,挖掘其后可能存在的出题点,找到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去熟记,有效突破时政要点。
第二,理解把握难点。常识判断部分看似简单,但由于考查范围宽泛,尤其是科技与生活、历史与文化等学科,考点范围难以把控,应试者在备考时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大家普遍头疼的哲学、法律知识而言,应下工夫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原理知识,做到不管题型如何变化,均可灵活应对。
第三,专项巩固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发现自己的薄弱学科所在。对于这样的学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以巩固基础。
有报考疑惑点击问题咨询客服
我要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及时掌握湖南招考信息 -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