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沙事业单位公基知识:从《祭侄文稿》复习到中国书法发展
事业单位备考资料抢先看 | |
---|---|
中公周年庆 万元奖学金 | |
备考图书推荐 |
![]() |
事业单位考试主要考公共基础知识、行测、申论、写作以及部分专业知识,其中,在公共基础知识里包含:马基、毛概、中国特色理论、政治、职业、法律、语文基础及写作、经济、科技、历史、时事政治。长沙事业单位招聘频道为了方便考生了解长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特别整理了事业单位考试阅读资料,帮助考生备考。
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QQ群:807427896领取备考资料丨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丨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从《祭侄文稿》复习到中国书法发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近期《祭侄文稿》的新闻频频出镜,原因在收藏于台湾故宫的《祭侄文稿》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引起了不少网友讨论。博物馆之间借展本是展览界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键盘侠”和“吃瓜群众”的起哄中,让人们再次对这个作品提起兴趣。当然,本文也以此为各位盘点以下有关的一些考点。
从《祭侄文稿》说起,作者是颜真卿,该作品被称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三行书”是指苏轼的《寒食帖》。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得张旭(与怀素和尚并称“草圣”)教诲,苦练书法,笔力强劲,与柳公权合称“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元朝)四人并称“楷书四大家”。说到楷书,考试中也得知道,楷书在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特别流行,其演变来自于隶书。而隶书的产生也是中国文字历史上的一次大革命,通俗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隶书基本看懂古代文字。
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秦以前战国其他国家为大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介于草书和行书)等阶段。草书和楷书主要是字体等不同,从文字等本质来说,结构是相同的。甲骨文,相传是商朝武丁时期造字所成,当然其源头是来自于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的符号。但复习时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不是文字的雏形。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关于金文,在教科书中记载较少,主要是青铜时代,刻在铜器上的铭文。这里一个考点需要我们记住的是“毛公鼎是刻有金文最多的铜器”。文字发展到唐朝,可以说很成熟了。除了上文我们所提到的人物之外,到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所作瘦金体也是文字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题:以下关于中国书法相关的常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西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B. 唐朝书法家张旭和怀素合称为“草圣”
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小篆”
D. 《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
【答案】:A。 解析: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儿子王献之被成为“小圣”,A选项中的“西晋”朝代说法错误。
相关推荐:
了解更多长沙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讯,请关注长沙事业单位招聘频道
扫一扫关注长沙中公教育微信公众号(hnzgjy)随时随地掌握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