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
公告解读 | |
---|---|
教资&考编资料 | 备考图书推荐 |
教师资格试题 | ![]() |
【每日一练】
1.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错题,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分组进行错题整理,每组建立一个学科错题本,组内成员分工进行整理,最后将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关于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B.不正确,没有为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机会
C.正确,是一种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
D.不正确,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临近六一,高高兴兴地去接孩子放学,李女士却撞见孩子遭老师呵斥而流泪的场景。另一位家长的“善意提醒”让她恍然大悟:“一定要给老师送礼!如果不送,你的孩子就会遭冷遇,这是行规。”面对这样的行规,下列教师行为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B.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讲清其中利弊关系
C.抵制各种诱惑,和家长保持健康的教养关系
D.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可以接受家长送的礼物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 )发展的状况。
A.科学技术
B.文化
C.教育
D.人口
6.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学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指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把( )相结合。
A.探索和求真
B.传统和创新
C.教书和育人
D.育分和育人
9.王老师讲完新课,询问同学是否学会,班级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教室,这时小明回答:“会了”,王老师说:“好的”。于是王老师进行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王老师的行为( )。
A.正确,与小明的互动体现了因材施教
B.正确,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
C.错误,未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D.错误,只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
10.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题目中通过分组整理错题的形式,体现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但学生自己制作的小贺卡是可以收取的。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本题选D。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C选项都有明显地责怪家长,D选项违背了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只有B 选项才是尊重家长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学制的重大变化,究其根本原因,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且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的现代学制。故本题选择B。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所以选C项,A、B选项都是封建学制,不许男女同校,而且轻视女子教育。D项壬戌学制更加的完善,更加的科学。
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的天职,教师道德的核心。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也是道德的引路人。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王老师的授课主要是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不够,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能践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1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故选B。